说说小说<<最后一课>>是怎样安排情节的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7 05:34:48
拜托了

小说以“我”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,全文共29个自然段,按上学路上、上课、下课的记叙顺序,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。
  第一部分(第1~6段),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。(上学路上)
  第二部分(第7~23段),写韩麦尔先生讲授“最后一课”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。(上课)
  这—部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,按情节的发展,又可分为三层。
  第一层(第7~10段),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。
  这一层主要运用对照写法。作者分别从气氛、学生、老师、后排板凳四个方面写出了上课前教室里的异乎寻常。这一层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,把这“最后一课”庄严、悲愤的气氛烘托得愈来愈重,愈来愈强烈,充分表现了“最后一课”引起的学生、老师以及镇上人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这“最后一课”的无比珍惜。
  第二层(第11~16段),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“最后一课”后,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。
  韩麦尔先生的话点明了“最后一课”的含义。“最后一课”是抗议普鲁士统治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。作者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。这一层,正面揭示了“最后一课”的严肃意义,点明了主题。普鲁士占领者强迫阿尔萨斯、洛林地区学校学德语,这是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。它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,因而学习法语的感情一下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。
  第三层(第17~23段),写“最后一课”的动人情景。
  这一层里依次写了语法课、习字课、历史课。
  语法课上,韩麦尔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对这场悲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。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,对阿尔萨斯人对教育作用认识不足的直率批评,对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缺点的检讨,表现了他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爱,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美。
  小弗郎士说不出分词用法时,心理活动有了变化,“心里挺难受”,头也不敢抬起来,这是小弗郎士从自悔到自尊的升华。老师的话使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,他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。他带着爱国的感情细心听讲,所以觉得以前最怕的语法“全都懂”、“挺容易”,并对老师的苦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。
  习字课主要写了字帖、教室里的气氛和小弗郎士的所见所想。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的新字帖,